不卡毛片免费看AV噜噜在线无码_另类高清无码_天天视频国产亚洲_国产 在线 无码 一区 中文

擦亮鮮紅底色 共譜青春華章——記青海木里礦區的河南年輕人

作者:

何琨

發布時間:

2021-04-07 20:12


  2021年1月9日發表在“學習強國”學習平臺

  青海木里礦區位于海拔4200多米的高原上,這里的氧含量只有平原的60%至70%,行走時如同背負一袋20斤的面粉。平原人來到高原,多少都會有高原反應,在這里,不能高聲說話,不能開懷大笑,不能快步行走,不能正常飲食。海拔越高,氣溫就越低。木里的冬天,夜里最低氣溫可達零下四十攝氏度,就是在這樣寒冷的天氣里,有一群不畏嚴寒、不畏危險,不怕苦、不怕累的中化地質礦山總局河南地質局的年輕人,用青春譜寫著保護生態的奮斗篇章。

  高原美容師——王言帥、朱建華

  王言帥、朱建華,從中化河南局生態環境院技術部的正、副主任,到木里項目組技術組的正、副組長,一路風雨同行、并肩作戰。作為高原的美容師,從工作量的三方核對到監理的無縫銜接,從水下暗工程的方案敲定到設計變更的建言獻策,都有他們的身影。白天,他們在現場踏勘指導,晚上,他們在項目部潛心研究,與指揮部一起解決關鍵性的問題,以至于每天睡眠都不足6個小時,再加上海拔高、氣壓低,導致他們每頓只能吃下半碗飯,短短一個月的時間,小伙子們就瘦了10多斤。由于項目時間緊、任務重,每天早晚又有例會和安全會,他們經常忙完就已經半夜了。一次,王言帥難得有時間和家人視頻,將近一個月沒見的小家伙竟然在視頻里問:“你是誰?媽媽,這個黑不溜秋的人是誰呀?”那一刻,宿舍里的小伙子們都不禁紅了眼眶……雖然環境非常艱苦,雖然長時間遠離家人,但他們常說:“心有所向,是藏漢人民的囑托;恢復生態,是對綠水青山的承諾。”他們無怨無悔!

  高原多面手——張光

  張光是中化河南局生態環境院在木里項目的技術組人員。他從技術組到后勤組,從防疫員到車隊隊長,之后擔任南線交通指揮長,到現在負責四號井東坑坑底平臺塑造工作,一直堅決服從組織安排。他曾指揮15臺鉤機、7臺鏟車、2臺推土機,連續48個小時在現場進行平臺塑造工作,餓了就啃些已經凍透的干糧,累了就回車上瞇一會兒。在12月的攻堅階段,他同時指揮7個隊伍近300輛車在底部平臺完成倒土工作。狂風沒能吹退這個現場施工指揮員,沙塵亦未能撼動這個現場安全員。滿臉的灰黑、滿心的疲憊,在平臺造好的那一刻,在工作完成的那一刻,他完美詮釋了“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,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共產黨員”的精神。

  高原百寶箱——陳坡

  陳坡是中化河南局生態環境院在木里項目的后勤保障人員,在項目上,大家有任何需要都找他,他就像百寶箱一樣,盡力滿足大家的需求。他每天堅持與工作人員溝通,了解他們的想法,合理搭配伙食,讓大家能夠多吃些飯菜,增長一些體力對抗嚴寒和高原反應。從9月到11月,他一直在木里負責后勤保障工作。隨著天氣逐漸變冷,普通棉靴已無法滿足大家的御寒需求,為了不讓寒冷影響大家的工作,他從9月底就開始協調購買防寒棉服和棉靴,經過近一個月的協調,終于購買到所需物資。在這個寒冷缺氧的地方,他不僅讓每一名同志的身上暖暖的,也讓大家的心里暖暖的。

  高原塑形師——曹登宣、李佳樂、張鈺朋

  曹登宣、李佳樂、張鈺朋是中化河南局勘測公司的青年職工,在木里項目擔任測量工作。由于工期要求緊,木里礦坑回填工作進駐的施工隊伍比較多,但是渣場的工作面只有那么大,這就需要他們從大局規劃,做到保質保量高效地完成測量工作。從施工前的測量放線到施工后的驗面收方,從監測點的測量到滑坡體的監測,從航測數據對接到施工隊方量確認,每一處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。他們既是同事,也是并肩作戰的戰友,默契的配合,讓他們在工作中所向披靡,當遇見問題時,可以很快地給出解決方案。剛進駐木里項目時,張鈺朋曾因嚴重的高原反應而半夜發燒。要知道在高原感冒發燒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,稍微不注意就容易出現呼吸功能衰竭的情況。指揮部急忙派車,連夜將張鈺朋送到了天峻縣縣醫院。經過緊急治療后,張鈺朋便要求重返木里項目組。大家在電話里都勸他多休息休息,等身體完全恢復好再上來,他卻說自己來這里不僅是為了工作,更是為了還木里人民綠水青山。就這樣,他義無反顧地回到了項目上。

  測量工作是最辛苦的工作,也是最繁重的工作,白天要在現場完成各項測量工作,晚上要和施工隊進行對接,還要經常參加方案研討會議,探討最佳施工方案。身在海拔4200米的高原,嚴重的缺氧加上每天繁重的工作,每個人身體都有過小罷工,但小伙子們沒有輕言放棄。他們用一言一行踐行著地質人保護生態環境的時代責任,把“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,最大的責任在生態,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”這句話當作工作的動力,在木里這塊美麗的土地上,燃燒著青春的熱火。

  為了恢復綠水青山,大家相約在雪域高原,在這個氧氣稀薄,走路都喘的地方,身體力行地記錄著生態文明建設的點點滴滴,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地質人的責任與擔當,用青春和熱情踐行著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發展理念。